假蜜和混蜜均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合先敘明。
臺灣地區由於氣候條件,與蜜源植物分佈等諸多因素,導致絕大多數的蜂蜜都在春季採收,更具體的說,這也是絕大多數蜂農一整年的收成。
蜂農們通常會在這俗稱的大流蜜期,進行多次的蜂蜜採收,由於採收的頻率較高,這些還來不及自然熟成的大量蜂蜜,必須仰賴人工熟成(或稱機器熟成)才適合以常溫的型態保存。
人工熟成就是俗稱的濃縮,也就是設法降低蜂蜜中的水分含量,在現今的國家標準(CNS1305)中,規範蜂蜜的水分含量必須低於20%,自然熟成的蜂蜜通常會接近或低於這個值,反之則會大於20%,為了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有別於早年將蜂蜜煮沸的土方法,現今的人工熟成以減壓降低沸點來訴求低溫濃縮,但仍有許多消費者不埋單。不論如何,「濃縮」這個讓消費者看起來怪怪的詞彙,說穿了只是蜂農們為了降低蜂蜜中水分含量所採取的一種必要措施罷了,跟加油添醋沒有任何關係喔!而這種蜂蜜在市場上佔了極大的比重,也許超過90%,其中當然包括您常在媒體上看到的特等獎、頭等獎的蜂蜜在內。這樣做好嗎?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這樣比喻好了,政府推了那麼多年的有機農業,也就2%上下,為了美化數字,再弄來一個友善耕作,變成好看一點的10%左右,然而是否有人真正關心過,這看似農業瑰寶的有機,這些年來有多少熱情滿點的優質農夫鎩羽而歸?又有多少人選擇務實地拿起藥桶加入主流的噴藥行列?是市場飽和了嗎?是可支配所得太低了嗎?還是有機農產品的產銷出了問題?
回到蜂蜜,我們都知道封蓋的自然熟成蜂蜜很優質,但消費者能夠或願意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還是最終只存在「支持在地小農」這種公益色彩?如果養蜂人都改為採收封蓋蜜,能溫飽嗎?市場上是否只剩下低價的假蜜、混蜜或品質良莠不齊的進口蜂蜜?
如同有人選擇慣行、有人堅持有機一般,生產蜂蜜的蜂農也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封蓋是優質蜂蜜的唯一指標嗎?
在這處處充滿食安風險的年代,消費者又普遍缺乏正確的認知,藉由這個機會,讓我們一同進入深水區,來談談養蜂的兩大罩門:餵食與病蟲害防治。既為生物,蜜蜂當然會自己找尋食物,那為何還要餵食呢?(延伸閱讀:養蜂人?蜂養人?傻傻分不清?)。說穿了,一個環境適合幾群蜜蜂是有先天上限制的,大於這個數量可能就有餵食的需求了。人的生存環境亦復如此,80億人口靠的不是天然的糧食,而是仰賴農業工業化以大量的農藥、肥料,乃至於基因改造所栽培出來的農產品,再加上琳瑯滿目的各式加工食品,造成人們千奇百怪的疾病也就不足為奇了。養蜂人若是以大流蜜期的盛況來決定蜂群數量,花一謝就得吃自己了,遺憾的是,這就是目前普遍的現象,對蜜蜂的不當餵食也就成為必然。有那麼嚴重嗎?不是常聽人說餵蜜蜂吃糖,蜂蜜不就是甜的嗎?事實上,不僅是聽人說說,學者專家也這麼說,就連教科書上一樣是這麼教的。請注意,蜜蜂帶回家釀蜜的材料是花蜜、花粉,不是砂糖、果糖,可以想像一下用砂糖、果糖做出來的蜂蜜是什麼東西嗎?請再想想,在大流蜜期之前,以大量的砂糖、果糖或其它物質,餵食蜜蜂而產出的蜂蜜到哪裡去了呢?
蜜蜂是生物,當然免不了會有病蟲害,如同人們一般,有些人會因此而身體不適,也有許多人一直是健康寶寶。但不論如何,對於病蟲害採取什麼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人為的風險可能就此產生。不是有很多專家教大家如何把菜清洗乾淨?請注意,不是只有接觸型的農藥而已,把可能接觸到的部位清洗乾淨即可,系統性的農藥經植物吸收後進入植株內部,部分則藉由維管束系統移行至植物全株,當然包括葉、花、果在內,請問洗得乾淨嗎?如同肉類一般,餵食動物的藥劑是洗不到的,再怎麼努力清洗,也只能清洗接觸到的部位罷了!同樣的,用來防治蜜蜂病蟲害的藥物,在蠟蛾、幼蟲病、微粒子病、蜜蜂蟹蟎等諸多病蟲害中,蜂農們以對蜜蜂蟹蟎的防治最為頻繁。福化利、百里酚、草酸是檯面上常見的防治手段,然而檯面下非法的「蟎片」只怕是應用上最為普遍的工具。我們想要提醒的是,對於病蟲害採取的任何作為,都有可能對蜜蜂、蜂蜜與取食的人們帶來負面的影響,不可不慎啊!
有錢也未必買得到的極品蜂蜜
剛才談過衡量蜂群的數量不應依照大流蜜期的盛況來安排,要真正做到不對蜜蜂餵食,應以蜂場一年當中最嚴苛的季節為參考依據。然而這個作法有一個不小的缺點,就是相較於其他蜂農在大流蜜期都能擁有龐大的蜂群可以採蜜,自己的產量卻少得可憐。這是一種擇善固執的具體表現,無怨無悔。
談談前面提到的蜂蜜封蓋,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局部封蓋,採收時是無法區分封蓋與未封蓋會一併採收,要真正做到全封蓋,那真是鳳毛麟角;除了局部封蓋的問題之外,蜂蜜跟幼蟲在同一片巢脾上,採收蜂蜜時,離心力會有傷害幼蟲之虞,蜂蜜也有被污染的可能,要避免這種狀況發生,需採用全蜜片收取蜂蜜,亦即脾上只有蜂蜜,沒有幼蟲,這也是深獲素食者與宗教團體的喜愛的一種做法。
全年不餵食,可以確保蜂蜜的純淨;全年不用藥,則可以讓人食用得更安心;全蜜片封蓋,讓自然熟成名符其實。同樣的疑問,消費者能夠或願意用什麼樣的代價來肯定與支持如此極致的蜂蜜呢?
避開假蜜、混蜜要靠智慧,選擇好的蜂蜜靠的是消費者的用心,要嚐到有錢也未必買得到的極品蜂蜜需要緣份。即便是買到了,要特別注意的是,蜂蜜自蜂箱取出後,由於保存條件的迥異,蜂蜜的品質可能會隨著環境遞減甚至銳減,儘速食用才是最實在的,千萬不要放到忘記了,切記,沒有陳年老蜜這一件事。不論如何,只要是純正蜂蜜都是小蜜蜂與蜂農們努力辛苦的結果,滴滴珍貴,值得您帶著感恩的心情來品嚐。
延伸閱讀:
[著作權聲明]本文中之文字、圖片、影片等內容均屬著作權人所有,請尊重他人之著作。歡迎非商業性質使用轉載,請告知並註明出處;商業行為請取得授權後使用。